康熙大帝——乱起萧墙

二月河.

> 康熙大帝——乱起萧墙 > 康熙大帝——乱起萧墙目录

第一回 洪水围城贤母教子 赈济灾民良吏抗命(1 / 2)

上一章目 录

康熙十七年的秋天,连绵淫雨来到人间。自白露过后,老天爷便发了邪,不断头儿只是下雨,或淅淅沥沥,或飘飘洒洒,不是重云浓雾,便是潇潇冷雨,总无三日晴好。直隶、山东、陕西、河南新修的驿道像一条条泥龙蜿蜒伸向远方的雨帘。浑黄的潦水从田里流到农民冒雨培起的毛渠,再进塘沟,汇至大渠。永定、滏阳、海河、滹沱、运河一时都变得暴跳如雷,咆哮着,呼号着;卷着泥沙、草根、树叶、秸秆、断檩残梁、各类瓜果……打着可怕的漩涡奔冲逆折,泛起豆浆一样的白沫滚滚东去。

最令人胆寒的还是黄河。一望无际的河面上,凄风将白雨扫来扫去,搅成团团水雾,狠狠地抛向狂浪滔天的浊流,发出闷雷一样的河啸。江南省清江县地处黄、淮、运三河交界处,自交秋以来,淮水上游高良涧、板工等决口二十六处,高家堰石堤决口七处,黄水、淮水冲决千家岗,灌入烂泥滩,将清江县的清水潭灌得水高丈五,登城一望,溟溟渺渺,黄浪无涯。

清江城是一座新筑小镇,因地处交通要冲,朝廷设了粮道、盐道,往来潜船常在此放缆打尖,渐次成了集镇。其实平日仅有万余人口,但此时四面被水围困,灾民挤入城中避洪水,竟一下子骤增至十余万人。所有城内馆舍店肆、棚庵庐檐聚满了面黄肌瘦的人群,一街两行堆得到处是湿淋淋的行李,城里所有卖吃的店铺全关了门,一张平日只要一个大子儿的面饼,要花一两银子才买得到。

清江县令于成龙,因境内出了逆伦案,已经被革职卸任,新委县令尚未来,就连摘印官也一同被困在城内。处在这种情势下,于成龙不肯交印,摘印官怕担待责任,也乐得听他自为,自己躲进东门内大粮库去享清闲。于成龙原是山东人,其兄老于成龙是著名清廉的臣子,官居山东巡抚。于成龙幼承母训,一心做清官,不料去岁两江总督葛礼做寿,他只送了一双布鞋做礼,惹得葛礼大为光火,便寻事参了他,其实逆伦案各县都有,大家心照不宣,上下做了手脚,一点事也没有。于成龙偏不识趣,撞了这晦气也是情理中的事。

此刻雨已暂歇,于成龙搀着年过五旬的母亲于方氏站在清江城南门箭楼下,怅然望着远处一线露出水面的黄河大堤。两个人的衣裳似乎不耐秋寒,身子有些瑟瑟颤抖。四五十个护城的衙役个个泥浆满身,东倒西歪地靠在箭楼壁下小酣。

“成龙,”于方氏半晌才道,“看这天,一时恐怕还晴不了吧?”

于成龙摇了摇头,清癯的面孔上一点表情也没有。他从怀里取出邸报,递给母亲,说道:“娘,这是朝廷递来的邸报……”老太太轻轻推开,说道:“娘的眼不中使了,这几日又上了一层翳,越发不行了,你说给我听听。”于成龙抖开纸看了看,低声道:“是。一件是朝廷命安徽巡抚靳辅进京述职的邸报;一件内容是调抚远参议将军任奉天提督;再一件是郑州花园口决口——上游郑州既决口了,这里的水就涨不起来了,母亲您就放心吧!”

“我老天拔地的,死都死得着了,有什么怕的?”一阵凉风飒然而来,于方氏被呛得猛咳,于成龙忙替她捶背,却被她一把推开手去,喘吁吁说道:“要紧的是城里聚着十几万人,又冻又饿,怎么消受得了?你是这地方的父母官,得赶紧打主意——听说昨个儿又饿死二十好几!”

这件事正是于成龙最犯难的!守着粮库里的麦山米垛,城里几乎家家断炊,他觉得揪心般痛苦。但粮库却不归他统属,且不说摘印官梁守义住在那里,单是粮库守备、道台都是比他大着几级的大官。这件事真正叫人难为。于成龙听着母亲的话,沉思着说道:“娘,儿子知道,饿死百姓儿也心疼。我已经叫人去请梁大人、郭真守备和韩春道台一同查看灾情,总会有法子的。”说着便把母亲搀进箭楼里头安置了,叫起衙役们,说道:“一同到库里走走。”

刚刚出来,却见梁守义和郭真、韩春三个人带着几个师爷提着袍子拾级上城。韩春因是道台,职位最高,兼统文武,走在前头,见于成龙站在上头,忙拱手寒暄道:“成龙兄,辛苦辛苦!哎呀呀,几天不见瘦得这样儿了,缺什么东西找我嘛!”

“韩观察、梁大人、郭大人,”于成龙行了礼,一边将他们让进箭楼厅中,坐在石条凳上,一边说道,“卑职今早差家人于禄至府上呈书,想必已经展读了?”

三人听了对视一下,韩春笑容可掬地说道:“大札已经拜读。先生拳拳爱民之心兄弟已是了然于胸。不过开仓济灾,事非寻常啊……啊啊,老兄在这里已是两年有余,这个规矩还不晓得?兄弟爱莫能助啊!”梁守义听了笑道:“就是这个话。这几日我们几个公余闲论,言及老兄。清江城这次安然度过洪汛,水总算没进城,全仗老兄领着人日夜防护,这就是大功一件。兄弟是葛宪台派来摘印的,这个印呢,兄弟就做主先不摘了,回去禀告宪台大人,恐怕还得重加保奏呢!”

于成龙听着,揣摩着他们的话意,半晌方冷冷说道:“我本萧然书生来,也愿萧然书生去。梁大人既未摘印,兄弟此时仍是一城守牧,朝廷备粮原为百姓,几位大人都晓得,三日来城里已饿死七十余人。万一激起民变,内无兵,外无援,请问谁承担责任,又如何善后?”“我们到这里拜会贵县,也正为这事。”郭真不安地说道,“城里百姓已经在商议聚众抢粮。不瞒老兄,昨日粮库门口已打死了三个闹事刁民……”于成龙嘴角闪过轻蔑的一笑,说道:“既是闹事,来一个打死一个,来两个打杀一双,何等爽快!他们闹事到库里,正是阁下该管,兄弟有什么法子?”

郭真是武莽出身,哪里听得出于成龙话中揶揄之意,干笑一声说道:“若是万人起哄,兄弟也是鞭长莫及,何况守库兵士都是本地人,都不愿下手,谁他娘的有办法?”

“所以我们来,就是想借重贵县。”梁守义听郭真说的粗鲁,不禁皱皱眉头,身子倾了倾说道,“来这些日子我已看出,老兄虽遭了事,但仍是众望所归,此地百姓肯听你的。由老兄你出面晓谕一下,弹压一下,定会收效。过了灾日,上峰难道不来赈济?——也就是十几日的光景么。”

里屋的于方氏听着,实在忍不住了,拄着拐杖几步出来,朗声说道:“十几日光景,你知道十几日断粮是怎么回事吗?那是上千条人命!”她站在门口,满头白发颤颤巍巍。

“你是谁?”众人正议得不可开交,猛听局外有人发话,都是一怔。梁守义见是个穷老婆子,断喝一声道:“这是你说话的地方?你——”韩春却认得是于成龙母亲,忙止住了梁守义,说道:“这是于大人的高堂。……老太太,你有年纪的人了,好生歇着吧,我们不是正在商议办法么?”

于方氏哼了一声,并没有退下,扯过一根条凳坐了,拄杖略一沉思,侃侃言道:“女人不当过问政事,我自幼读书岂不明白?但如今为民请命,也说不得这个规矩——匹夫倡乱,一呼百应,古来教训有多少?城外之水可用土挡,城内之水可以覆舟。一旦激起民变,老婆子敢问谁来承担?”说着将头轻轻一晃,竹杖轻轻点地,目中虽然无光,脸上犹似严霜。

几个人都被弄呆了,老太太义正的言词,从容的举止,大家的风范,一下子镇住了几个官员。

“那,依老太太之见呢?”良久,韩春方回过神来问道。

“我儿子的主意对,”于方氏冷然说道,“如今情势,只有开仓赈灾,别无良策!”“粮食有,”韩春冷笑一声说道,“但既不是我的,也不是于成龙的,那是朝廷的皇粮,今年还欠一百万石没来得及运往直隶——”于方氏接口笑道:“那太好了,正好拿来解救燃眉之急——成龙,你打欠条,借粮一百万斤救济灾民,事过即还。”

“是!”

“慢!”梁守义一摆手,格格一笑踱至于方氏面前,背着手躬身说道,“老太太,一百万斤就是一万石,按石米五钱计,是五千两银子,于大人囊空如洗,嘻——这笔开销,守义倒要请教自何而来?”

于方氏听了呵呵大笑,说道:“亏你大人名叫‘守义’!岂不闻义之所在,虽有害而不趋避?五千两银子我还得起,我也不信百姓将来不还钱——请出笔墨来,写!”衙役们站在箭楼内外,早听呆了。他们自己家里也早已断了粮,巴不得有这一声,忙将于成龙平日批阅文牍的文房四宝端了出来。

“不行!”韩春职司所在,深知事关重大,身子往后一仰,断然说道,“这粮食是军饷,皇上有专旨调拨给施琅军门练兵用的。动了一粒,在座诸公都有罪!”

“与其残民以逞,不如曳尾于泥涂!我不信你们这几个官命比几万百姓的命还值钱!”

郭真见不是事,忙道:“我们都是皇上臣子。老太太,这忠孝二字,忠在前啊,我们怎好违抗天命呢?”话未完,于方氏便顶了回去:“孟子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你明白么?”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