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551

淡墨青衫

> 大明1551 > 大明1551目录

第325章 压价(1 / 2)

上一章目 录

“每石二钱八。”

“过时不候。”

“一分银子也不加,卖就卖,不卖便是滚!”

一伙粮商搭了临时的长棚,带着几十个伙计在桃源县城东门侧摆台收粮。

城中的官府特意派了几个衙役和帮闲,帮着这些粮商弹压收粮的场子。

由于此前粮商已经有所约定,催科之后的头几天根本无人收粮。

本地的粮行也受到了官府的警告,暂停收粮。

到处是急着卖粮的百姓,手中有大量粮食却是无处发售,一边又是官府催科,催缴他们缴纳赋税。

两相夹击,已经令所有百姓心急如焚。

就算如此,听到这样低的收粮价格时,所有人都是迟疑着,没有哪一个愿将辛苦种出来的粮食这般低贱的价格出售。

“去秋有人卖了三钱三,还被人笑卖的太低了,今年才二钱八?”

“你们运到南直隶那边,最少卖四钱五六,入了冬就是五钱以上,心太黑了!”

“力夫,船费,最多一石加几分银,就算有搬抬费,折耗,也没有这么低的道理。”

各人七嘴八舌的同粮商们讨价还价,湖广这里的粮除了自吃之外是多半外销,每年最少有七成以上的粮食是卖往浙江和南直。

百姓们也不全是蠢货,或是毫无信息来源。

这些粮是百姓从十里八乡自己用小车推过来,然后粮商们雇用夫子搬抬上船,一路从沅水到洞庭湖,再入长江,到南直等地搬抬上码头入库。

水运的损耗和费用很低,效率很高,这也是南直隶和浙江一带百姓敢于弃耕主粮,种桑种棉的底气所在。

彼处百姓,每天到工场上工,或是在家里纺纱织布,每天获利几十上百钱。

然后花上十几二十钱,一天的主食便尽够一家人吃食。

江南是大明天下最富裕的所在,主要还是因为商业发达。

百姓随便都能找着工可做,一个妇人当户纺纱一天,一家的吃食都用不完。

隔几天吃顿肉,在别处地方是不可想象之事,在江南确是相当平常的事情。

到了隆庆和万年早期,江南的生活条件更好,肉类和主食的摄入量到所谓的康乾盛世都没追上,差的老远。

湖广的粮,在秋收时在江南也确实卖不到高价,但也是四钱以上的价格。

到了秋末冬初时,差不多就全部卖到五钱以上。

到春荒时,五钱五六,甚至六钱的价格也卖的出。

江南地方百姓有钱,粮商以三钱三四到四钱左右收粮,按年景收成有所波动,这算是正常的商业行为。

而眼前的情形是粮商勾结官府,利用条鞭法收银的特点,硬生生的压下粮价。

这才是眼前百姓不愿卖粮,满腔怒火的由来。

粮商们却是不慌不乱,一群长衫商人坐在棚下喝茶闲聊,看着那些满脸怒火的百姓,脸上都是轻蔑不屑的笑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