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中旬的未央宫夜晚。
刘彻一个人静静的坐在书案前批阅着奏章。
案桌旁的烛火轻轻跳动,他的心也一直都没能静下。
奏章批阅到了一半,他就停了下来,拿起另一本竹简看起。
这份竹简,正是霍去病前几日那份请封三王的奏章。
攥着手中的竹简,看着上面的每一个字,刘彻不禁暗自摇头,“写的真直白啊,倒也像是他的风格,呵呵,请封三王,被人利用了都不知道,当真是够傻的啊。你难道不明白,你带头上书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你和卫氏站到了一起,意味着你和据儿站到了一起啊。”
“朕当然知道,你和他们不是一路人,你只是单纯的喜欢据儿,认为他可以做我大汉未来的帝王,但不行啊.......”刘彻放下了手中的奏章,苦苦一笑,“你真的不该公开表态,公开要求朕册封三位皇子为王啊,朕已经吃够了外戚的苦,不想再让大汉下一代皇帝也走上和朕年轻时同样的道路啊。”
回想起那日霍去病在朝堂上公然提出要册封三皇子为王时,那一刻,刘彻望着他的目光充满了杀气,那一刻,刘彻几乎都快要按压不住自己心中的杀意。
册立三王!这么说你霍去病也要和卫氏站在一边了?纵然你和他们水火不容,可在未来储君的选择上,你们却是一模一样啊。
请封三王事件只是一个*,但这个*却重重的激发了刘彻对霍去病的恐惧。
就像他想的那样,不管霍去病和卫氏之间的矛盾有多深,只要他们在储君的选择上站在了一起,那也就表明,他们是一路人。
太子,皇后,大将军卫青,卫氏,再加上你霍大司马,这卫氏的势力大的可都有些吓人了。
刘彻无奈的攥着手中的奏折,痛苦的望着奏折上的每一个字,而此刻,他的脑海中也浮现了过往的一幕幕。
霍去病不听圣旨,擅自斩杀浑邪王,当着小顺子公公的面,一刀杀了浑邪王,视自己的圣旨为无物。
霍去病抢在他的前面,封禅天地,直到现在......他这个帝王都没有能封禅啊。
越过自己,擅自调离二十五万大军,消失两日,两日后大军归来,死伤两千余人,所有随行将领全部选择袒护他,而他到现在也没给出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
甘泉宫狩猎,霍去病无视自己,当着自己的面射杀李敢。
甘泉宫狩猎,霍军哗变,三千霍军将士为了霍去病,选择用刀指向自己,指向了他这个皇帝。
请封三王......在储君这个禁忌的话题上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明确表明了他这个大司马的态度。
宁愿娶一个来历不明的女子,也不愿意娶他大汉的公主。
还有那无数次的顶撞,无数次的争吵,无数次在朝堂上指着自己,大骂朝局黑暗,社稷不公。
想到这里,刘彻苦笑连连,“去病啊,你做了这么多事,你做了这么多足以诛九族的好事,还让朕......怎么袒护你啊。”
“陛下。”江源来了,跪在刘彻身前。
刘彻没有理会他。
江源双眸一转,微微一笑,随后轻轻的说出了一段话。
“漠南大捷,河西大捷,收服河西,漠北大捷。”
刘彻怔住了,他怔怔的看着江源,过了许久,口中呼出了一口郁气。
“太多了是不是?”刘彻苦笑着问。
江源点了点头,“确实有点多了,甚至......不应有这么多。”
刘彻认同道:“是啊,如果只有一两件,那还算不了什么,但他的功劳实在是太多了,威望也太盛了,就连朕......”
“陛下,臣以为,其他不谈,光是这一条就够了,臣子的威望怎可超越陛下!”江源看着刘彻,目光灼灼,“霍大司马的功劳太多了,威望也太盛了,不适合,不适合继续存在了。”
听着江源的话,刘彻沉默了许久。
半响后,他点了点头,“你说的对,他的存在对朕的皇位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只要有他在,朕就不能睡一个安稳觉,只要有他在,朕就要日日夜夜的提防着,可他......可他足够忠诚啊。”
刘彻当然知道霍去病的忠心,他当然知道那个少年郎的一颗赤子之心从来都没有变过,但他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他的威望也实在是太盛了,这就是隐患,霍去病早已在不知不觉间成了刘彻皇位的威胁。
事实上,霍去病以往做过的那些事不过是陪衬品,真正让刘彻对他起了杀心的还是他那天大的功劳,和无与伦比的身望。
就像卫步曾经猜测的那样,漠北之战还没结束时,刘彻的心头对霍去病就已经隐隐起了杀心。
还是那四个字——功高震主。
而功高震主也必将引发另一点,那就是君疑。
试问,立下如此多战功之人,他就算是再怎么忠诚,帝王......也不敢相信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