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陈涛点到名字,许高卓立马站出来,解释道:“实际上,都是作为考试,考试的内容实际上也差不多。但是首先这种新型考试方式,每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更短。比如说,如果一个读书人,寒窗苦读10年,他要参加科举,当上官的话。他需要经过一级一级的考试,一直要考到进士,才能说,他是获得了公平公正的做官机会。可是大家也都知道,一个读书人想要考中进士,要经历的时间是很长的。就算是他每一次考试一次都能通过,那至少他也要考上整整三年。而且,像这种一次都能通过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进士考试,三年才有一次,人的一生有几个三年呢?就算他从20岁开始考试,考到50岁截止。中间一共有30年,只能考10次。可是一个人他都已经50岁了,考中进士又有什么用呢?眼看着没有几年他就要到退休的年龄了,让朝廷白白养着他吗?所有的精气神都浪费在考场上,他还有什么精力去为百姓做事,为朝廷做事呢?他所有的精力,都会用于,趁着现在还没有退休,他要多捞几笔。这样的人才选拔出来又有什么用呢?根本就没有用!”
说到这里,许高卓不禁有些洋洋得意的说道:“辽东实行了很久的这种考试制度,就完全不一样了。首先,根据辽东曾用的学校体制,今后要重建天下所有的学堂、学院。要建更多的公立学堂。对于私人的学堂,也要严加管理。这些学堂,从下至上,分为:蒙学堂、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其中,蒙学堂,属于强制教育学堂。顾名思义,所有年满8周岁的孩童,都必须进入蒙学堂学习,四年。为了能够更好的实施这项措施,辽东已经把强制教育实行了很多年,有了一套完整的强制手段,只需要推行开来就可以了。这一点,我将以文件的形式下发给各位,各位可以自己去研究体会。”
说完了强制教育,许高卓又说道:“凡是有蒙学堂学历的人,都可以升入小学堂学习。凡是有小学堂学历的人,都可以升入中学堂学习。凡是有中学堂学历的人都可以升入大学堂学习。除了蒙学堂之外,其余三个等级的学堂,都可以通过校外学习,然后到本校参加考试的方式,来完成学业,拿到学历。也就是说,如果有人勤学苦读,但是家境贫寒。蒙学堂刚刚毕业,就被迫要去做工,而不能再继续读书。但是他已经识字,也有学习的能力,只要他还愿意学习,他随时都可以通过自学,参加考试,获得小学、中学、大学堂的学历。这些学历的获得是没有读书年限的,只要你有可以毕业的水平,就可以马上毕业,获得学历。而做官考试制度就规定了,只要你获得大学堂的学历,就可以参加每年不止一次的做官考试。”
“不止一次?”
从三年一次,到每年不止一次,这样的落差,让其他人觉得震撼。当然了,这些人的心目之中,还是觉得,这个政策到底还是有漏洞的。每年都选拔这么多的人,哪里有这么多的岗位给他们任用呢?如果不需要这么多的人,没有这么多的岗位,招过来这么多的人不就是白白给他们薪水吗?还是在浪费国家的钱财!
许高卓却说道:“我们把天下的官员分为不同的等级,凡是通过考试来获得官位的,所获得的都只能是最低一级的官位。这种官位,既存在于朝廷,也存在于地方。朝廷举行考试,选拔的是在朝廷做官的人。地方举行考试,选拔的是在地方做官的人。当然了,也不是说,你在地方考中,就不可能到朝廷任职。在朝廷考中,就不会再到地方任职。考试是首先要确定了朝廷或者地方缺少什么官员,缺少多少,然后才会进行考试。每一名想要参加考试的读书人,都会获得一张表格,还有一份说明。说明上会明确的写出,他想要考的那个地方,或者是朝廷,这一次考试需要招募的官位,以及所需要的人数。他们可以通过填表的方式,来确定自己想要考什么样的位置,然后参加考试。也就是说,他不是跟所有考试的考生去比。而是跟考同一个岗位的考生去比,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在于,每一个被选拔出来的考生,都是愿意从事这个岗位的最优秀的人。这样,就用不着我们在考试之后,在一个一个的去了解这些考生,把他们安排在每一个位置上去试来试去。他们愿意做什么?他们是否合适去做,早在一次考试中,就已经展现出来了。”
这样的考试制度,对于其他人而言,都是不敢想象的。这样的制度,简直是颠覆了这些人对于传统考试的认知。周延儒想了又想,最终还是忍不住问道:“那么请问许大人,究竟要考什么课程呢?”
许高卓回答说:“除了极个别需要特殊能力的岗位之外,其他的岗位,都只要经过一个基础考试,还有一道策论,就可以了。跟之前的科举考试,基本上差不多,只不过,策论考察的,并不是国家层面的东西,而是他所考的这个岗位,所需要的东西。而基础考试,考的也不在说四书五经,而是大学堂里面最基础的知识的集合。这也是为了试验他们在大学堂里学到的东西,是否是扎实的。同时也是为了了解,他们对于这个岗位的认知程度,对于自己未来的规划,对于这个岗位未来的规划。总而言之,我们需要的绝对不是死读书的书呆子。我们需要的,是有经世致用之才的人。”
陈涛直到此时才点头说道:“许大人刚才说的没错,他说的也正是我想说的,我们需要的人才很多,机会也有很多,只要不是书呆子,我觉得天下每一个人都有公平的权利,他们不应该感觉到不公,而是应该感觉到庆幸他们遇到了这样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