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徐春甫点评众医家时,张介宾、陈实功、司马大复、龚居中四人不知何时已经凑到了一起。在场医家,就属他四人最年轻,当然还有徐春甫的子侄辈,不过都在楼下,并没有上来。
四人很快熟络了起来,陈实功、司马大复互相知道对方都擅长外科,颇有些英雄心心相惜之感。而龚居中听着徐春甫的话不时点头赞同,对于自己的未来有了一些想法。
至于张介宾,则完全陷入结交新友的兴奋中,司马大复先前还有一面之缘,可龚居中却是实打实第一次认识。
另一边,随着徐春甫的点评,越来越多人围绕着杨济时、傅仁宇等人,在座大都是能青史留名的大医,都有自己的一套辨认标准,几番闲聊下来,便知被点评之人确实医论水准高。
徐春甫照例留有时间给众医家交流,毕竟交流也是此次大会的目的,不仅如此,他还亲自下场与大家一起交流。等众人热劲下降,他才介绍下一人。
“歙县方有执,可能不少人都熟知,伤寒名家,他的名不仅仅在于医术精湛,更在于敢发前人所未发,想我辈不敢想。”
“通过研究《伤寒论》,中行认为伤寒因年代久远,尤经东汉末年战乱,简编丢失错乱,早已去仲景《伤寒》原貌甚远。”
“即便经王叔和及唐医家整理编次校刊的版本,在次序上也均有变动,医家或以为不全之书而置之不顾,或沿袭王叔和等版本之误。”
“众所周知,唐宋以来,《伤寒论》地位日益高涨,可敢如中行一般质疑的,我不知还有谁。或许有人会认为中行亵渎先贤,可我敬他敢思敢想。”
“当今之士,多有庸医不辨证论治,只知生搬硬套,不知残害多少无辜生命。更有甚者,一昧抱残守缺,将先贤之医书奉为圭臬,不敢丝毫质疑。岂不知人力有时尽,出现错误是难免的。”
“我从不相信有什么天生圣贤,我医坛更没有什么生来知之者。近年来,医家越加推崇仲景之说,有不少人将之奉为医中亚圣,更有不少人直接称之为我医中圣人。”
“可张仲景的圣人之尊是如何来的呢?据我所知,宋以前仲景声名不显,在场有不少专门研究过的大家,大家都可以说说,分享一下。中行、健斋,你们都是方家,就带个头吧!”
徐春甫说道最后直接点名方有执、李梃。
二人互相谦让了番,最后还是方有执先战了出来,他一来就先抱歉:“惭愧,健斋兄已经付梓数年,而我初稿尚未完成,实在不敢称方家。”
“哪里哪里,我只是作入门之说,而中行你却是开伤寒研究新方向,他日论伤寒者,必定避免不了中行之说。”李梃赶紧说道。
方有执苦笑道:“健斋兄,你太谦虚了,我未见过比《医学入门》更好的入门书,后世学医者,必人人皆读此书。”
说到这,方有执也不继续谦虚,开始言归正传:“我研究仲景已近二十年,倒是发现时间越往前,越难有仲景身影,史书无传,医书无名。相传王叔和是张仲景弟子,后整理了《伤寒论》,这是今日所见版本的最初源头。”
“自李唐以来,太医考试多考伤寒,这时是伤寒有名,而仲景无人知。对,唐宋都重视伤寒而无人关心仲景。”
方有执说到这,众医家都忍不住议论起来,对于这书红人不红的情况很是好奇。都在讨论前者和后者的优劣。
“其实我们用的也就是伤寒的方子,和伤寒思想,没必要一定关心着作者如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