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全球

明洋天水

> 一统全球 > 一统全球目录

第254章 古为今用(1 / 2)

上一章目 录

尽管大家听司马徽说得很有道理,但这种方法前所未闻,只有刘协站在后世领先几千年的眼光才能看出这个方法确实很有施行的空间。比如说伊拉克这个国家,在和平年代,大家公平交易的时候,他们卖石油可是赚了无数的美元,用这些美元来发展他们自己的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曾经达到发达国家行列,军事实力世界第三。

但是,由于他们的产业太单一,几乎完全靠石油来支撑。当他们与美国发生矛盾,美国人蛊惑全世界对他进行经济封锁,不买他们的石油,也不卖生活品给他们的时候,伊拉克人就悲剧了。

这些观点都是刘协作为一个现代人的经历所想到的,但司马徽怎么会想到呢,刘协就有些奇怪了。司马徽无经商经验,也没有进修过经济学或金融方面的专业,更没有就职过工商部的职务,一直都在教育系统工作。以前在教育部没成立的时候,他在襄阳城南学业堂授课,以经学大师的身份名扬天下。后来被刘协直接征召,就任教育部长,接触都是教育方面的事情,怎么会第一个提出这种报复罗马人的观点呢?

刘协有些好奇地问道:“司马徽,你怎么想到这种方法的?”

“回陛下,你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因此,我对历史比较感兴趣,在一部野史传记中,我曾看到这样一则故事,让我感到非常新奇。虽然只看过一遍,影响不是很深,如果没谈到这个话题,我也想不起。但现在既然谈到这个话题了,我突然就想起了这个故事,根据这则故事的启发,我才说出了刚才那种替罗马人发展工业,然后再摧毁他们的方法。”

在座众人都是博览群书之人,却从没听过在古代有与经济制裁有关的故事,也没在任何史书上发现过这方面的记载,于是纷纷询问。

司马徽整了整思路,慢慢把这个对他产生了启发的故事讲了出来。

原来,在春秋五霸时期,齐桓公想要称霸,引起其他诸侯国的一阵恐慌。迫于齐国政治高压和军事威胁,宋、陈、蔡、卫、郑等国家纷纷屈服,推举齐桓公为盟主,承认齐国在众诸侯国中的霸主地位。不过,与齐国濒临、实力比较强大的鲁国却不肯屈服,与鲁国交好的谭、遂等国也持反对意见。

谭、遂等国由于比较弱小,所以很快就被国富兵强的齐国消灭掉,而鲁国却不容易对付。在长勺之战中,鲁国军队在曹刿的指挥下,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实战理论,出其不意的将齐国军队击溃。后来,齐国虽然数次打败鲁国,但鲁国依然保持着较强的军事实力,依然充当着齐国称霸道路上绊脚石的角色。尤其是发生在齐桓公五年的曹沫劫盟事件,不仅让齐桓公大失颜面,而且还被迫归还了鲁国的被占领土。

打又打不垮,劝也劝不服,鲁国软硬不吃,这让一心称霸的齐桓公感到郁闷透顶,一筹莫展。齐相管仲看到这种情况,决定另辟捷径,寻找另外的方法制服鲁国。他结合当时两国经济方面的实际情况,想出了一条围绕齐纨、鲁缟发动两国经济战的奇计,即通过对鲁国实行经济制裁,达到让鲁国屈服的政治和外交目的。纨,是一种细致光洁的白绢,主要生产于齐国临淄,因此有“齐纨”之称;缟,则是一种细白的生绢,生产地主要集中在鲁国曲阜,“鲁缟”之名由此而来。齐、鲁两国由于相互毗邻,所以两国的特产经常互换,贸易往来非常频繁。

虽然没有21世纪系统清晰的理论,但管仲在春秋时代,就已经意识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他认为,要想把鲁国打败,首先就应该把鲁国的经济基础搞垮。为此,管仲请齐桓公带头穿鲁缟做的衣服,命令大臣们也要穿鲁缟做的衣服,于是齐国百姓也都纷纷效仿。一时间,缟服遍及齐国。与此同时,管仲下令一概禁止齐国百姓织缟,所有缟一律从国外进口。于是,鲁缟供不应求,价格猛增。鲁国百姓见织缟有利可图,便主动放弃了农事,一窝蜂的织起缟来。管仲又派人贴出告示:鲁国商人给齐国贩来一千匹缟得三百金;贩来一万匹得三千金。这样一来,更是给鲁国的织缟热情添加了一剂强心剂。鲁国百姓见钱眼开,鲁庄公也贪图赋税,放任全国全力织缟,不再种粮食,盘算着用卖鲁缟的钱从齐国卖粮食。于是,鲁国上下呈现出一片“家家纺机响,户户织缟忙”的纺织狂潮。如此一来,鲁国原本肥沃的田地都荒芜了。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