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工作,基本一切就绪。
陈正终于轻松了两天,静待着开业的日子到来。
这两天时间,陈正没怎么出门,就在家里锻炼着身体,翻看着书籍。
直到临近开业的两天前,接到了张学义的电话。
“老弟,请柬做好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请柬送出去,就万事齐全。
陈正接到电话以后,第一时间赶去了店内。
张学义在店内等候,请柬堆放在桌面上,他正在清点。
“怎么样?”
陈正走进店内,笑问道:“请柬都没问题吧?”
“没问题,就是咱们还得自己写请柬的内容。”张学义笑道。
这份活计,还得交给陈正完成。
他亲眼见过陈正的笔迹,一手行书写得份外流畅,大气美观。
这份本事,比起行业的大书法家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来吧!”
陈正也清楚这玩意儿,只有自己写的才能够配得起这么精致的手绘请柬。
“老哥,那就有劳您研墨。”陈正笑看着张学义。
“没问题,今儿老哥终于有机会再看到老弟的手迹。”张学义哈哈一笑,将早已准备好的笔墨纸砚四件套全部准备齐了。
“这块砚台,可是老哥珍藏多年的老端砚。近些年来,老哥自己都舍不得用呢。”张学义笑着介绍。
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洮砚、歙砚、澄泥砚齐名。
出产于唐代初期端州,故名端砚,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
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的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
端砚若佳,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因此古人有"呵气研墨"之说。
陈正闻言,不禁好奇地拿起这块端砚观摩了下。
这块端砚的材质,紫中带蓝,迎着阳光,表面会有明显的光斑起伏。
陈正稍微掂了掂份量,入手微沉,材质很坚实。
然后陈正将端砚举了起来,屈指轻轻地弹击了下砚石,砚台反馈出泥木之声。
“好砚!”
陈正顿时笑了起来:“这块端砚,很难得啊。”
从先前的手段鉴赏,陈正可以肯定,这块端砚乃是上等佳品。
张学义的这块端砚呈圆盘形状,大小跟陈正的手掌差不多。
砚台周边边缘一圈莲瓣纹,砚台平面边缘则雕刻着如意云纹。
内部上半部分,雕刻着双龙戏珠纹饰,陪衬着如意云纹。
双龙拱卫的下半部门,则是砚池,砚池表面光滑如镜,看起来细腻至极,能够倒映出周边景象。
“这块砚台,还是早几年前,老哥掏老宅时偶然所得。”
张学义笑道:“看这包浆,大致应该是清朝光绪年间的。”
陈正微微颔首,张学义的断代,与他的不谋而合。
“今儿这份请柬,可太够份量了。”
陈正飒然一笑:“纯手工制作的请柬,清朝古砚研墨,也就咱们用得起这么豪华的配置啊。”
这话显然是有玩笑的成分的。
但也不乏几分自豪和信心。
张学义闻言也是哈哈大笑起来。
“行了行了,咱这吹嘘的话,还是私底下说,可别张扬出去,惹人笑话。”
张学义取来黑墨,道:“稍等一会儿,老哥研墨。你看要不要试试手?再写请柬。”
“放心,没问题的!”
陈正摆手一笑,张学义是担心他手生,会写错字,浪费了请柬。
“那行吧,稍等一会儿。”
张学义不再啰嗦,开始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