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维熙文集

从维熙

> 从维熙文集 > 从维熙文集目录

第184章 酒魂西行(从维熙文集④)(34)(1 / 2)

上一章目 录

中国有句酒事民谚,叫作“酒后吐真言”。官场往往是以帝王意志为罗盘的领地,如果官人不“心写口说,违心屈志”,那么让他吐出真言的烧膛之酒,就会埋葬他的官运。写到这里,笔者不禁想起了明代“七品芝麻官“徐九经的酒事传奇;之所以首先想起了他,是因为他为官的地盘是生我养我的故土——河北省玉田县。相传他祖宗八代都是湖北佬,如果他不到临近京城的河北冀东为官,也许命运不会演绎出他的惊魂故事:当时,京城正逢两个权宦之家的王孙公子,为争夺一名门贵族中的娇女,而对簿公堂;朝中审案官员因畏惧两家权势,而纷纷以各种借口逃避对此案的审理。徐九经不仅能饮善饮,还有断案如神的本领,帝王下了圣旨,召徐九经进京了断此案。徐接到圣旨后大惊失色,因为京城大臣无法了结之案,让他一个小小七品县令去当主审官,等于让他跳进火海。据家乡盛传,他在万般无奈之下,第一件事就是摔碎了他平日饮酒的酒坛,以示进京后远离酒浆,以防因酒后口吐真言,而命断紫金城;第二件事,他叮嘱夫人,如果他一旦发生了意外,把他的尸骨运回酒乡大柳树村下葬(明代这儿是我老家的酿酒之乡),让他在地下九泉做鬼时,也能闻到酒香;第三件事,就是绞尽脑汁,制定了种种高官夹缝中,死里求生的破案之策。一个酒人,要想拒饮是很难的一件事,特别是在天子脚下的京城,但徐九经自进京城之后,就言明自己有病,不能沾一滴酒星,以防酒后显形。在历经了无数惊魂的日日夜夜,并多次几乎身陷绝境,最终以其出人的聪慧,在强权的夹缝中,峰回路转地明断了此案之后(京剧《七品芝麻官》,就是以其故事编写而成的),皇帝为奖励他小蚂蚁搬倒大象的超人智慧,下令官封二品(相当于现在的部级以上的大官了吧),并留其在京城为官。失魂落魄的徐九经,在高呼“皇恩浩荡”之后,请圣上开恩,准其回到玉田县城,继续他的芝麻官生涯。徐九经荣归故里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开怀狂饮,以补京城内丢杯之苦;第二件事,就是坚决辞去县令之职,与其夫人在大柳树村挂起一面酒幌,开了一个“徐九经老酒店”——他从官人变成了一个纯粹的酒人。

这种官人与酒人之间的嬗变,是另一种人生回归。他虽然不同于孔融与阮孚,但同样解析了一个真正的好官,不是在任何场合,都能当酒人的。像于定国与辛弃疾那般,能将官人与酒人双重角色扮演到底的,毕竟是官场中的少数;而历史中的多数官人,是无法将其酒人形象扮演到底的。清官痴酒,常因直言而犯上;赃官贪杯,则酒色财气浸淫于一身,成为一个两条腿的魔鬼!

这就是古人在《嬾园殇政》中,对官人与酒人之间的科学定位。它像是一面镜子,供后代官人与酒人在自照中正其衣冠,美其形影。

2016年炎夏整理于书斋

[酒中情缘——古今酒话之五]

翻阅一下中国源远流长的酒文化史,酒与儿女情事是紧紧连在一起的。红墙之内宫廷妃子的酒章,虽然占据了其中的很大篇幅,但在几千年漫长的封建历史中,中国女性被选进帝王宫廷中的,毕竟是女人中的绝对少数;因而红墙之外众多才女以及青楼女子演绎出来的酒事故事,要比酒池可以泛舟的皇权后宫,要清纯、高雅得多。

在这方面,最早可以远溯到西汉时期的卓文君,她与辞官而归的司马相如从四川临邛(今天的四川邛崃)私奔之后,一度成了一个卖酒的女子。一个公孙王侯的十七岁公主,敢于跳出豪门庭院,与落魄的才子到穷家破舍里,两人以卖酒为生,也算是酒文化史中的耀眼篇章了。据《史记》中记载,过惯了公主生活的卓文君,在司马相如的老家成都开的酒店里“当垆”,按现在的话说,就是做了掌台的女老板;而司马相如则与乡里人,出任穿堂跑腿的杂工。才子才女,夫唱妇随,享受人间市井生活之乐,这是中国酒史中的独特篇章。笔者在读其传记时,常常浮想联翩,司马相如多才多艺,在追求卓文君时,曾一边抚琴,一边吟唱《凤求凰》之曲:

凤兮凤兮归故乡

遨游四海求其凰

当夜深人静、酒馆的酒人都已归家,酒店关门之后,他俩在边饮边歌、重新弹唱起这支曲子时,会有怎样的心灵契合?据《酒轶》书中记载,卓文君原来是不会喝酒的,但入境随俗之后,成了司马相如爱情侣伴之外的“酒歌之侣”,顾名思义,那是一边喝酒一边弹唱之乐,这种酒歌与琴书的齐鸣,是豪门贵族中,永远也享受不到的清雅之乐。司马相如的一生,留名著多篇,如《子虚赋》《上林赋》等辞藻瑰丽的文赋,一度成为魏晋南北朝文人仿效的美文,《史记》中没有标明这些文赋到底出炉于什么年代,但这个飘着酒香的爱情驿站,给了司马相如泉涌般的文思,似是不容置疑的;其中卓文君之功,不仅是给司马相如的文思助燃,而且还给了他一片笔耕的乐土。难道不是吗?

尽管后来司马相如被汉武帝召进长安为官,卓文君又过起了富裕生活,但四川成都和邛崃百姓,难以忘却卓文君当酒娘的日子。据《北梦琐言》书中所记,始自文君“当垆为业”,“蜀之士子,莫不酤酒”,其影响之深远,可见非同寻常。多少年来,当地以她名字命名的“文君酒”,一直畅销不衰,已是最有力的证明;进一步推论,四川多少年来一直是美酒之乡,怕与文君和相如的古老酒事情缘,也不无其内在的联系吧?因而卓文君的酒事之功,不在于她是否酒量似海,而在于她在中国酒事情话中,是远古的第一位才女中的酒娘!

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酒娘,就没有卓文君那么幸福了。据中国民间传说,在江苏北部曾有一个叫阿香的姑娘,她是个被雇于大庄园主的丫头。出于她天性善良之故,她常常把雇主交她打酒的钱,送给乡里的穷人,然后用酒壶舀上山间泉水,交给她的雇主。最初那位富贾并没发现她是以水代酒,因为那泉水的滋味甘洌如酒,并带有一种奇香。后来阿香在一次故技重演时,被雇主发现了。于是这位阿香,命运更加悲惨,她被雇主推入山间深潭之中,从此人间虽然消失了美丽的阿香,却多了一口香甜的酒泉。这当然是无史可考、流传于民间的另一篇酒事情话,与卓文君的爱情酒话相比,是一个颇为悲凉的故事,但是当地人宁可信其有,而不信其无。笔者之所以如是落墨,因为美酒“洋河大曲”,就产生于斯。至今那儿的酒徒们,还浓墨重彩地描绘着酒娘阿香哩!她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献给了博大的情与爱——那就是当地的父老乡亲!

在这酒与情的一隅,在女性中可称得上人文典范的,除了上述的两则故事之外,以酒点燃人间爱之圣火的,要数南宋才女李清照的人生写真了。她与夫君赵明诚相爱时,已然留下“举杯抒怀”之习;由于其才子丈夫赵明诚早逝,又因南宋被金兵追击国都不断南迁,为躲避战乱而来到浙江的李清照,在国破家愁以及对赵明诚的思念下,酒习变得更为无度。我们只要翻阅一下她的诗词,那浓郁的酒香中深埋着的淡淡的哀愁,就会扑面而来,并立刻涌进我们的心扉。这里,我们先看她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她的诗词中,写到酒的地方很多。如“浮头酒醒”之句,写下她直到酒醒时还头脑飘浮如云。在“浣溪沙”词作中,同样再现了她的浓烈酒情:

莫许杯深琥珀浓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